Saturday, April 29, 2017

[古代思想入門(一)ep.22]荀子經濟學,足國之道——富國篇

我地由勸學開始
已經接觸過荀子對外在世界嘅諗法 
面對其他諸般學說嘅有非相、非十二子
現實政治管理嘅有王制、王霸、君道、臣道
強調軍事政策嘅有議兵、彊國

我地接下來講嘅呢篇,係講經濟學 
上面講嘅政治軍事其實都係需要國家嘅財政支撐
一個國家如果幾有理想,無錢都係無用
荀子深明呢個道理,特別寫下富國篇
提出佢點樣搞好國家經濟嘅諗法

荀子 富國篇第十
足國之道:節用裕民,而善臧其餘。節用以禮,裕民以政。彼裕民,故多餘。裕民則民富,民富則田肥以易,田肥以易則出實百倍。上以法取焉,而下以禮節用之,餘若丘山,不時焚燒,無所臧之。夫君子奚患乎無餘?故知節用裕民,則必有仁聖賢良之名,而且有富厚丘山之積矣。


我地之前講過禮論篇,有兩個重要概念 
1.「養人之欲,給人之求」,恰當地滿足人類嘅慾望
2.「貴賤有等,長幼有差」,分配資源係按唔同位置作標準
富國篇連結上面兩者,提出「足國之道」
即係國家富足嘅方法,強調「足」而非「富」 
因為荀子了解到人類嘅慾望係無限
由「別」而「養」先能節制滿「足」

「節用裕民,而善臧其餘」
荀子主張節流,儲蓄物資,人民才會富裕
用禮制之「別」節省,以政策之「養」富民
裕民之政>人民富足>努力耕田>生產提升>農作物多到成座山咁>多到無位放,燒都燒唔哂
只要可以「節用裕民」
就會有「仁聖賢良之名」同「富厚丘山之積」啦 

兼足天下之道在明分:掩地表畝,刺屮殖穀,多糞肥田,是農夫眾庶之事也。守時力民,進事長功,和齊百姓,使人不偷,是將率之事也。高者不旱,下者不水,寒暑和節,而五穀以時孰,是天之事也。若夫兼而覆之,兼而愛之,兼而制之,歲雖凶敗水旱,使百姓無凍餧之患,則是聖君賢相之事也。

刺屮殖穀:剷除雜草,種植穀物

荀子強調「明分」係管治天下嘅方法 
即係話,有仁義道德嘅人做上位者,指導百姓做正確嘅事
農夫眾庶>耕田施肥
將令統率>掌握農時,團結百姓,唔好比人偷懶
自然天>令農作物按時成熟
聖君賢相>愛護、管治百姓,就算有天災,但百姓唔會出事

天下之公患,亂傷之也。胡不嘗試相與求亂之者誰也?我以墨子之「非樂」也,則使天下亂;墨子之「節用」也,則使天下貧,非將墮之也,說不免焉。墨子大有天下,小有一國,將蹙然衣粗食惡,憂戚而非樂。若是則瘠,瘠則不足欲;不足欲則賞不行。墨子大有天下,小有一國,將少人徒,省官職,上功勞苦,與百姓均事業,齊功勞。若是則不威;不威則罰不行。賞不行,則賢者不可得而進也;罰不行,則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。賢者不可得而進也,不肖者不可得而退也,則能不能不可得而官也。若是,則萬物失宜,事變失應,上失天時,下失地利,中失人和,天下敖然,若燒若焦,墨子雖為之衣褐帶索,嚽菽飲水,惡能足之乎?既以伐其本,竭其原,而焦天下矣。

荀子認為今時今日天下咁亂
正因為有人惑亂人心、損害社會,呢個人就係墨子啦 
墨子講「非樂」同「節用」,都係主張人類禁慾
咁自然令人「衣粗食惡,憂戚而非樂」
當生活無嘢值得追求,咁獎罰都係無用,因為無咩值得享受
獎罰無效>有德行嘅人無法任高位,無德行嘅人唔會降職>萬物都唔係恰當嘅位置

「伐其本,竭其原,而焦天下」
荀子講嘅節約,並唔要求人禁慾
因為禁慾對國家經濟係充滿弊端,而且大違人性本質 
荀子嘅「足」,係建築係「養」、「別」,恰如其分咁滿足人嘅慾望
如果好似墨子咁講,經濟之本源斷絕,咁天下又點會富足呢?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